当前位置:首页> 培训教育

关于举办“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纾困基金等私募基金产品募资、投资和退出环节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精讲班”的通知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新闻

关于举办“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纾困基金等私募基金产品募资、投资和退出环节设计中的

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精讲班”的通知

商会学字[2019] 32 号

 

各有关单位:
    并购基金、创投基金和纾困基金在运作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相应的税收问题,很多税收问题的产生于基金结构的设计层面,也就是说在募资投资和退出环节中都应该充分考虑税收的影响,同时应该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本次课程将结合并购基金、创投基金和纾困基金运作中的重要涉税节点进行分析,提高提前安排的税收效率。
    为加快私募基金行业财税专业人员的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将举办“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纾困基金等私募基金产品募资、投资和退出环节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精讲班”。通过培训考核的学员,我学会将颁发结业证书,该培训由北京四季讲堂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具体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地点
    2019 年12 月12 日--14 日(12 日全天报到)
    地点:上海市


    二、培训对象
    私募、证券、投资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资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控股集团、担保公司、财富管理公司、保理公司、理财公司、金融机构的财务会计、税务、风险和产品部相关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
    (一)并购创投和纾困基金等私募基金基本税收政策解析
1.私募基金税收政策概览
2.典型的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架构涉税环节
3.合伙企业增值税及合伙人所得税处理
4.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基本规则
5.基金产品层面的税收处理
6.基金产品募集环节的税务处理及案例
7.基金投资者层面的税收处理及案例
8.基金管理人层面的税收处理及案例
    (二)创投基金和天使投资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
1.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税收情况介绍
2.对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的原因
3.国家宏观税收政策导向分析
4.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解析
5.投资项目标的要求
6.公司制(合伙制)创投基金的要求及投资方式和时间等
7.优惠政策享受方式及办理程序
8.投资初创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解析
9.投资项目及基金本身和投资方式等要求
10.天使投资个人税收政策要求及内容
11.个人合伙人税收政策解析
12.单一投资及基金核算与整体核算的选择
13.单一投资基金核算下税款计算方式操作
    (三)并购基金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
1.并购基金参与上市公司交易模式中的税收处理
2.并购基金募资设计中的税收优化
3.并购基金投资设计中的税收优化
4.并购基金退出中的税收优化
5.减持企业股票的增值税政策解析与筹划安排
6.严监管下适当的结构化设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
7.并购基金与大股东交易方式退出的税务安排与案例
    (四)纾困基金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
1.设立的组织形式中的税收成本考量
2.债权型基金投资的税务处理
3.股权型基金投资的税务处理
    (五)契约型基金等资管业务的税收政策解析及案例分
1.保本在税收上如何理解
2.资管产品增值税的纳税人义务人及负税人的确定
3.资管产品的增值税计算单元
4.资管产品的增值税抵扣处理
5.资管产品的所得税处理问题

    四、培训师资
    此系列课程拟邀请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部门、相关机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业内资深专家,大学教授,知名私募基金企业高管、律师,一线人员等组成教育培训小组。

    五、费用及报名方式
    培训费每人3800 元(含两天中餐200 元),住宿、交通费用自理,住宿可以让会务组代安排;报名参加者请将报名回执表(附件)填完后邮件或传真至会务处,会务处将根据报名回执寄发报到通知,告知具体乘车路线等事项。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丁品     高明
    电话:010-85094847 传真:010-85094846
    手机:18610057784
    http://kjxh.mofcom.gov.cn/
    E-mail:zulinvip@163.com

 

附件: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纾困基金等私募基金产品募资、投资和退出环节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精讲班报名回执表

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纾困基金等私募基金产品募资、投资和退出环节设计中的税收优化与风险防范精讲班--上海12月12-14日(1).docx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